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主页

学校简介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93年创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6月,教育部批准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成为教育部印发实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第一所以优质“双高”学校为基础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校以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职教本色,坚持深圳特色,深入对接国家所向、深圳所需,秉持“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多个第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被誉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现有西丽校区、香蜜校区、深汕校区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4000余亩。现有教职工29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学校设有本科教育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字传媒学院、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商务外语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学校紧跟深圳重点产业布局建立15个专业群,2024年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15个、全日制专科招生专业84个。

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届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一等奖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6项,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实现了广东省各级各类教育在特等奖上零的突破。入选“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0部,获全国教材建设奖3项,其中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0门。近六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9项,近两届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奖牌4枚,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数位居全国职业院校前列。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累计获奖牌37枚,其中金牌15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全国职业院校第一位。与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300余名。累计培养毕业生近20万名,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平均起薪超过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

学校积极推进多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华为牵头共建的深圳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28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成全国首家经华为认证授权的ICT学院支持中心,联合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建设特色产业学院18所,校企共同制定行业标准106个、专业教学标准81个、课程标准2158个,总结形成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向全国推广。

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近16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占比47.4%,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占比41.9%,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40人,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满2年的专业专任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近90%。现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500余人次,拥有诺贝尔奖团队1支,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专家2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全国技术能手17名。

学校坚持“立地顶天”的应用科研导向,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项;累计科研到账经费超9亿元,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年均到账经费7500余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和PCT专利391件,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114个,参与解决“卡脖子”技术3项,技术研发和服务覆盖中小企业超2500家;获国家级科研奖励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1部作品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43个,引进组建院士工作站和实验室6个,成立14个应用技术创新中心、1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个高端智库。自然指数排名连续四年位于全国前200名。

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累计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5所院校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累计建成13个“深圳数字工坊”(海外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学校是国内首批获得招收海外留学生资质和面向港澳台单独招生考试资质的高职院校,先后开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开展5个深港人才联合培训项目,培养2200余名来华留学生。学校积极参与全球职教治理,2006年以来,先后获批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联系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计划亚非研究与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职教创新中心,2022年,获批成立国内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创办国内第一本职业教育国际期刊《Vocation,Technology&Education》,“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世界职业院校和技术大学联盟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现代职业教育中国实践百人论坛等交流平台先后落户学校。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构建立足湾区、辐射全国的社会服务体系。现已形成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面向职业教育开展师资培训,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东西协作,面向退役士兵、新型农民、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继续教育,面向全体市民开展终身学习服务的工作格局。持续对口帮扶全国17个省、自治区的214所中高职院校转型升级。入选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基地,获评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全面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连续九年驻点河源开展对口帮扶。服务市民技能提升需求,建成8个行业培训学院、3个社区学院,年均开展各类非学历培训近7万人次。

学校肩负改革攻坚和创新突破使命,取得一系列示范性建设成果。2001年通过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评估,2006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9年通过首批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国家级示范校评估,2016年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入选首批“双高”计划10所A档建设单位、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荣誉。

(数据截至2024年12月)

2025年博士后招聘

一、单位简介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93年创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6月,教育部批准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成为教育部印发实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第一所以优质“双高”学校为基础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校以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职教本色,坚持深圳特色,深入对接国家所向、深圳所需,秉持“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多个第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被誉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2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项;累计科研到账经费超9亿元,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年均到账经费7500余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和PCT专利391件,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114个,参与解决“卡脖子”技术3项,技术研发和服务覆盖中小企业近2500家;获国家级科研奖励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1部作品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43个,引进组建院士工作站和实验室6个,成立14个应用技术创新中心、1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个高端智库。自然指数排名连续四年位于全国前200名。

学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5年我校获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二、招聘方向和需求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博士后岗位需求表

岗位名称及简介 招聘 人数 专业领域/研究项目方向(二级学科) 合作导师团队 年龄限制 其他要求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智能制造
技术研究
院博士后
2 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网
络化集成系统、智能制造工艺
陈伟 不超过
35 岁;
博士毕
业未满
3 年
甘老师 0755-
26011
941
gdgaf1
63@szp
u.edu.
cn
2 (1)机械工程,微纳机电系统/微
纳米马达/机器人方向;
(2)生物医学工程,微纳机器人及
汗液理化信息(葡萄糖、乳酸)传
感器制造,细胞 AFM 力学实验研究,
生物细胞表面膜电位研究等方向;
(3)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
技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MOFs)
方向。
李晓琳 不超过
35 岁;
博士毕
业未满
3 年
李老师 15765
53506
5
lixiao
lin042
7@szpu
.edu.c
n
智能制造
技术研究
院超声技
术研究所
博士后
2 (1)金属增材制造技术
(2)超材料设计(力学、声学等)
(3)功率超声(换能器设计)
张亮 不超过
35 岁;
博士毕
业未满
3 年
张老师 18686
79390
9
zhangl
iang@s
zpu.ed
u.cn
2 机器人技术/机器 3D 视觉 甘增康 不超过
35 岁;
博士毕
业未满
3 年
甘老师 16620
78550
0
466162
749@qq
.com
2 智能移动机器人 李满天 不超过
35 岁;
博士毕
业未满
3 年
李老师 26011941 limtsz
@szpu.
edu.cn
2 增材制造高性能形状记忆合金、弹
热固态制冷原型机设计开发
袁勃 不超过
35 岁;
博士毕
业未满
3 年
具有金属学相关基础,以第一作
者发表过SCI 论文2 篇以上,具
备一定科研项目申报经验。
袁勃 18724
50519
9
yuanbo
@szpu.
edu.cn
2 复合移动机器人/电气自动化 嵇建成 不超过
35 岁;
博士毕
业未满
3 年
嵇老师 18964
20248
6
jcji20
@szpu.
edu.cn
3 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方向
(1)大模型训练、计算机视觉、深
度学习、机器人运动学;
(2)人形机器人技术趋势分析、跨
领域协作应用;
(3)ROS 系统开发、图像质量评估、
深度学习应用;
(4)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相关。
陈伟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机器人、人工智能、计算机
科学、电子工程、自动化、数学、
物理或相关学科专业博士学位;
(2)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国际知名
刊物发表过高水平文章优先。
龚涛 18688
93665
4
chenwe
il@szp
u.edu.
cn

gongta
o@szpu
.edu.c
n
4 金属增材制造方向
(1)激光/电弧金属多材料增材制

(2)能场辅助金属增材制造
(3)粘接喷射成型增材制造
(4)增材制造装备开发
(5)增材制造高性能形状记忆合金
(6)弹热固态制冷原型机设计开发
张亮
袁勃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材料加工工程、金属材料、
机械工程或相关学科专业博士学
位;
(2)具有撰写高水平实验报告和
学术论文的能力;
(3)具有强烈的科学钻研精神和
团队工作意识;
(4)具有金属增材制造相关经验
的申请人优先。
张亮、袁勃 18686
78390
9

18724
50519
9
zhangl
iang@s
zpu.ed
u.cn

yuanbo
@szpu.
edu.cn
2 超声检测与结构健康监测方向
(1)高频超声成像检测算法及仪器
设备开发;
(2)材料微观组织/宏观缺陷/力学
性能超声无损表征;
(3)激光超声原位监测及智能成像
算法开发;
(4)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及应用;
(5)电子封装器件可靠性分析及原
位表征。
陈丹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取得机械工程、自动化、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工程、
物理等专业博士学位;
(2)具有撰写高水平实验报告和
学术论文的能力;
(3)具有强烈的科学钻研精神和
团队工作意识;
(4)具有检测与仪器相关科研经
历者优先考虑;
(5)近 5 年发表SCI 论文不少于
2 篇。
陈丹 17701
24598
1
danche
n@szpu
.edu.c
n
4 超声及相关方向
(1)功率超声技术及应用;
(2)超声换能器、超声波电源系统
设计;
(3)大模型训练、计算机视觉、深
度学习、机器人运动学;
(4)纳米材料和化学方向;
(5)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方向;
(6)超声电机;
(7)精密仪器方向。
龚涛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发表过高水平文章优先;
(2)有工作经验优先。
李银 15817
23595
9
liyin2
016@sz
pu.edu
.cn
2 机器人方向
(1)机器人多模态感知、深度学习、
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建模分析;
(2)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智能感知
与控制;
(3)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ROS
系统开发等;
(4)机器人系统振动分析、主动抑制
等。
甘增康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机器人、人工智能、计算机
科学、电子工程、自动化、数学、
物理或相关学科专业博士学位;
(2)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国际知名
刊物发表过高水平文章优先;
(3)工作勤奋、努力,具有良好
的团队协作精神。
甘增康 16620
78550
0
gan018
5@szpu
.edu.c
n
2 热管理方向
(1)超声换能器的高效热管理技
术,研究热电冷却在换能器中的应
用;
(2)高功率超声设备的主动冷却系
统,研究冷却系统对超声能量传递
效率的影响;
(3)探索热-电-声效应的耦合机
制,开发新型能量转换技术及设备;
(4)计算热管理,利用有限元分析
等数值模拟方法,开发高效的计算
模型,优化热管理设计。
李思慧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取得机械工程、自动化、材
料科学工程、工程热物理或相关
学科专业博士学位;
(2)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国际知名
刊物发表过高水平论文优先;
(3)具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团队
工作意识。
李思慧 18202
79628
7
hustli
sihui@
163.co
m
2 机电一体化方向
(1)机器人控制;
(2)控制工程;
(3)计算机技术;
嵇建成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复合机器人或移动机器人项
目经验;
(2)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的运
用和开发能力;
嵇建成 18964
20248
6
jcji20
@szpu.
edu.cn
2 超声化学方向
(1)超声聚合;
(2)超声辅助光聚合;
(3)增材制造
孙可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化学、材料科学、物理或相
关学科专业博士学位;
(2)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国际知名
刊物发表过高水平文章优先;
(3)有自由基化学、超声化学、
纳米材料相关科研经历优先。
孙可 18816
76164
2
sunke0
101@sz
pu.edu
.cn
1 机械设计制造、超声换能器设计方

(1)功率超声技术及应用;
(2)超声振动辅助加工技术
(3)超声换能器设计与应用技术;
(4)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
邵逸之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取得机械工程、自动化、材
料科学工程、工程热物理或相关
学科专业博士学位;
(2)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国际知名
刊物发表过高水平论文优先;
(3)具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团队
工作意识。
邵逸之 18018
77519
8
yzshao
@szpu.
edu.cn
碳中和技
术研究院
博士后
1 电子信息工程/射频微波相关专业,
研究方向为电磁场与电磁波、天线、
微波、毫米波电路、5G/6G 通信及相
关射频微波硬件方向,熟练掌握
HFSS,CST,ADS 等软件
纪卓巧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相
关领域发表过 1 篇论文及以上;
2、具备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具
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写作能力。
戴老师 18998
90604
5
daimei
ting88
8@szpu
.edu.c
n
1 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艺、生物
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相关专

(1)烯烃羰基合成/氢甲酰化/氢化
反应研究,如:新型膦配体合成、
线性氢甲酰化、异构化-羰基化反
应、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不对称
氢化;
(2)微通道/流动化学合成精细化工
中间体,如:烯烃环氧化/水解、烯
烃复分解反应、烯烃羰基化反应、
膦配体合成;
(3)新型高分子聚烯烃产品合成,
如:低分子量聚乙烯基醚类、低分
子量聚异丁烯等新型产品;
(4)高附加值精细有机化学品产业
化开发,如:生物来源活性物质产
业化工艺开发、高附加值精细有机
化学品新产业化工艺包开发等。
张润通、
马保德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
力,已取得一定学术成果。
2、熟悉金属有机催化、有机小分
子(烯烃)催化转化、生物质催
化、烯烃聚合反应、羰基合成/氢
甲酰化、不对称催化、异相催化、
膦配体合成等领域工作经验优
先。
3、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写作和
口头交流能力。
戴老师 18998
90604
5
daimei
ting88
8@szpu
.edu.c
n
智能科学
与工程研
究院博士
4 已获得能源动力、 自动化、电气工
程、电力电子及电力拖动等学科博
士学位
李烨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研究方向可为下列之一,但不
局限于以下方向:
1)无线充电电力电子发射及接受
设备及控制策略 ;
2)无线充电耦合结构升级与电磁
场分析;
3)面向新能源汽车动静态无线充
电系统协同控制与优化;
4)新能源风力发电系统诊断及控
制策略;
5)氢燃料电池发电及应用控制技
术;
6)新能源智能微电网变电设备研
制与控制;
7)储能系统安全管理及寿命优
化;
8)多能接入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
与优化调度。
2、熟悉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及新能
源微电网系统建模,熟练Matlab
simu****、ansoft 等控制系统及
电磁场仿真软件;
3、熟悉嵌入式处理器 DSP 等 32
位处理器的控制系统开发;
4、具有较好英文写作能力,有学
术论文或者专利者优先。
孙国栋 15218
72002
6
iisesz
pt@163
.com
4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方向,获得车辆
工程、汽车电子或自动化相关专业
博士学位
李烨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在相关领域发表过高水平SCI
论文,熟悉汽车上各传感器原理
和控制技术;
2、了解汽车系统架构,具备一定
的汽车开发经验,熟悉 C++程序开
发,熟悉网络编程,有良好的编
程习惯 ;
3、有车载传感器研发,检测,自
动驾驶等工作经验者优先;
4、热爱自动驾驶,乐于探索相关
新技术,有良好的团队沟通能力。
楼志江 15001
00960
4
iisesz
pt@163
.com
4 工业控制与无线网络协同优化方
向,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
应用、人工智能或计算数学等相关
专业博士学位
李烨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熟悉工业互联网、机器学习、
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 网络化
控制等学科方向;
2、熟悉 Python,C++程序开发,
熟悉网络编程,有良好的编程习
惯;有工厂自动化、数字化、智
能化项目设计、实施经验者优先;
3、具有较好的工业管控系统及相
关工业软件研究基础和创新能
力,有较好的英文阅读写作能力;
4、善于团队合作,具有吃苦耐劳
的毅力。
谢森 15073
18942
5
iisesz
pt@163
.com
4 空中/地面机器人异构协同与控制
方向,获得无人机、航天航空或自
动化控制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李烨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在相关领域发表过高水平论
文,掌握无人机飞行原理以及无
人机结构;
2、有多旋翼无人机调试试飞经
验,具备一定的无人机开发经验;
3、了解无人机网络通信原理,有
一定的网络通信程序设计和分析
经验;
4、熟悉 C++程序开发,熟悉 ROS
系统网络编程,有良好的编程习
惯。
林鸿 19806
57120
1
iisesz
pt@163
.com
4 医疗健康监测方向,获得生物医学
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
或计算数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李烨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熟悉机器学习、健康大数据、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
理等学科方向;
2、熟悉 Matlab, Python,C++程
序开发,有良好的编程习惯;
3、有较好的英文阅读写作能力;
4、善于团队合作,具有吃苦耐劳
的毅力。
刘记奎 18126
03673
8
iisesz
pt@163
.com
先进储
能技术
研究中
心博士
3-5 人 物理、化学和材料领域与先进储
能技术相关的方向
张瑞
勤、赵
艳玲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与合作导师共同承担重要的
科研课题,按计划完成博士后入
站期间的科研任务;
(2)按照应聘方向开展相关工
作,独立或合作发表论文、论著;
(3)两年完成在站合同规定的考
核指标。
沙老师 18789
37311
7
sharp9
6@szpu
.edu.c
n
建筑工程
学院博士
2 植物生理学 谢利娟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申请人掌握植物生理学、遗
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基
础;(2)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
作能力;(3)在相关领域发表过
高水平 SCI 论文2 篇以上。
刘思佳 13552
58711
5
liusij
ia@szp
u.edu.
cn
1 二级学科:动物学、农业昆虫与害
虫防治、生态学。具体研究方向:
鞘翅目形态学、鞘翅目系统发育、
鞘翅目分类学
阮用颖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硕博期间需从事鞘翅目或其
它昆虫类群系统学研究;(2)已
发表昆虫学第一作者 SCI 论文 3
篇以上;(3)博士后期间按要求,
一般需发表 3 篇 SCI 论文。
阮用颖 13713
94667
3
yongyi
ngruan
@hotma
il.com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
博士后
1 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
研究方向为智能营销、市场营销、
大数据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等。
舒丽芳 取得博
士学位
3 年内,
年龄 35
周岁以
(1)申请人的博士期间要求发表3
篇 以上 SSCI/SCI/CSSCI 核 心论
文;(2)博士后期间要求2 年内发
表 3 篇 SSCI/SCI/CSSCI。
舒丽芳 19874
73462
5
shulif
ang@sz
pu.edu
.cn



三、博士后设站类型

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四、合作单位及工作地点

合作单位:国内知名高校或研究院所。

工作地点:深圳市南山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五、工资待遇

1.政府生活补助。省市对符合条件的在站博士后发放每人总额 36万元的生活补助。

2.学校工作补贴。每人每年综合薪资约为18万元。


六、应聘方式

1.有意向者请将PDF格式的详细简历(含论文发表情况)发送至相应岗位的联系人邮箱,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岗位名称+学历+毕业院校+姓名”。

2.学校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系方式

联 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755-26019492

官网地址:www.szpu.edu.cn


高层次人才招聘

一、学校概况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93年创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6月,教育部批准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成为教育部印发实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第一所以优质“双高”学校为基础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学校现有西丽校区、香蜜校区、深汕校区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4000余亩。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建立15个专业群,2024年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15个、全日制专科招生专业84个。

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累计培养毕业生近20万名,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平均起薪超过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学校积极推进多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建设特色产业学院18所。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结构优化、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7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占比约5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占比45.1%。在科研创新方面,学校秉承“立地顶天”的应用科研导向,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然指数排名连续四年位于全国前200名。

二、招聘领域

重点引才领域: 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创意、工业设计、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大健康、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三、基本条件

(一)应聘者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为人正派,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

2.身体健康,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合符招聘条件:

1.曾受过各类刑事处罚。

2.曾被开除公职。

3.有违法、违纪行为正在接受审查。

4.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

5.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和《深圳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办法》的相关规定应当回避。

6.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

7.法律法规等规定不得参加报考或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其他情形人员。

四、岗位设置与条件

序号

招聘专业

应聘联系人

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黄老师0755-26019659

renshi@szpu.edu.cn

2

现代通信工程

3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

4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

5

大数据工程技术

6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

7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8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9

机器人技术

10

金融科技应用

11

大数据与会计

12

现代物流管理

13

酒店管理

14

数字印刷工程

15

包装工程技术

16

工业设计等设计类专业

17

跨境电子商务

18

新材料与应用技术

19

智能建造工程

20

食品营养与健康

21

制药工程技术

22

数字动画

23

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

24

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

25

无人机系统应用技术

26

智能电网工程技术

27

新能源发电工程技术

28

护理

29

眼视光技术

30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

(一)A类人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 65周岁,学术造诣或技术技能水平在本领域、本专业处于世界一流或国内顶尖水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同等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世界一流大学教授等。

2.国际一流设计师、艺术家等大师,国际重要赛事的评委会主席、副主席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获得者,国际著名奖项获得者等。

3.国家重大科研专项项目主持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主持人等国家重大项目或平台的负责人(项目主持人要求项目结题);近5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外观设计金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者。

4.其他相当水平的人才。

(二)B类人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 55周岁,学术造诣或技术技能水平在本领域、本专业处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验收通过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与珠江学者具有相当水平的各省专家学者,世界高水平大学(全球排名前150)教授、世界500强企业首席科学家等。

2.世界技能大赛获奖(前三名)选手;国家重要赛事的评委会主席、副主席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得国际重要赛事的奖项(前三名)等。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等同级项目或平台负责人(项目主持人要求项目结题);近5年在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外观设计优秀奖等方面取得突破者。

4.其他相当水平的人才。

(三)C类人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在本领域、本专业处于国际知名或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较大影响力,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享受省级或深圳市级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带头人、“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珠江学者岗位计划”青年学者以及各省具有相当水平的人才、学者,省级高校教学名师、世界高水平大学(全球排名前300)教授、世界500强企业担任总师职务和内设一级部门主要负责人等技术人员等。

2.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前三名)选手;省部级重要赛事的评委会主席、副主席等、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赛事的奖项(前三名)等。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人、深圳市重大科技项目主持人等同级项目或平台负责人;近5年在市(省厅)级科学技术奖、专利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者。

4.其他相当水平的人才。

五、福利待遇

按照“以岗议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原则,根据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商定相关待遇。符合深圳市人才引进相关规定的,可落户深圳。协助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向深圳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申请经费、奖励、补贴、优惠政策等。

(一)年薪

学校制定了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待遇体系,年薪40万至120万。

(二)人才补贴

符合深圳市相关政策的,可申请每月5万、3万、2万标准的人才补贴。满足深圳市新引进博士人才条件者,可申领生活补贴10万元。

(三)住房

学校提供校内外周转住房。

(四)科研启动费

符合深圳市相关政策的,根据所属人才层次和学科领域,可申请新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科研启动经费。

(五)其他

协助符合条件的人才办理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和深圳市“鹏城优才卡”,享受广东省及深圳市提供的人才安居、医疗保健、子女入学、出入境等方面的一站式人才配套服务。

六、招聘安排

高层次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进行长期招聘。应聘者注册并登录以下网址报名:https://zp.szpu.edu.cn/。学校接收到应聘材料后,人事处会同相关部门对应聘人员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对符合招聘岗位需求的人员,邀请其来校参加考核。

七、联系方式

学校网址:http://www.szpu.edu.cn/

人事处邮箱:renshi@szpu.edu.cn

联系人:黄老师0755-26019659

本招聘公告由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人事处负责解释。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人事处

2025年3月

2025年硕士招聘

“集聚英才,共筑高地,深职有你,共创未来”。我们竭诚欢迎海内外人才加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充分施展才华,携手共建创新高地和人才中心,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及人数

硕士等其他岗位:22人,其中,专任教师4人,行政教辅人员18人(含深汕校区5人)。详见《2025年招聘硕士岗位》(附件1、附件2)。

二、学校简介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93年创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6月,教育部批准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成为教育部印发实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第一所以优质“双高”学校为基础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学校现有西丽校区、香蜜校区、深汕校区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4000余亩。现有教职工29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学校设有本科教育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本科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字传媒学院、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商务外语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学校紧跟深圳重点产业布局建立15个专业群,2025年学校本科设置专业26个,专科设置专业84个。

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累计培养毕业生近20万名,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平均起薪超过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学校积极推进多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建设特色产业学院15所。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结构优化、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近16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占比50.6%,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占比43.8%。在科研创新方面,学校秉承“立地顶天”的应用科研导向,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三、招聘方式

(一)报名

1.报名条件

符合岗位条件的社会人员或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

1)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

2.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履行我校教职工义务;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6.具备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2)有下列情况者,不予接受报名:

1.受过刑事处罚的,因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

2.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或被开除公职的;

3.受行政开除处分未满五年或其他行政处分正在处分期内的;

4.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5.职业道德、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人员;

6.近两年内,在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的;

7.聘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

8.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普通高等院校(非在职)毕业生、非地方班的军队院校应届毕业生、未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学习内容的结业生、肄业生;

9.未经现工作单位同意报考的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

10.法律、法规规定不宜招聘的其他情形。

2.报名

1)网上报名。应聘者注册并登录以下网址报名:https://sign.2eju.com。

2)报名时间:2025年7月15日至2025年8月31日中午12:00。

3)在线填写报名表时,须同时上传以下材料附件:

1.本人身份证明材料。请提供居民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2.有关学历学位证明材料。请在系统内填写高等教育各个阶段学习经历,并相应上传本科至研究生各层次学历学位证书(毕业证、学位证等);有关学历如在境内取得,还需同时提供相应学历层次的学信网《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港澳台地区学历的除提供相应证书外,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学历学位认证书》或《台湾地区学历学位认证书》;国外留学归国人员除提供相应证书外,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未毕业的上传就读院校开具的在读及毕业时间的证明。所有留学归国人员通过考试、体检和考察后,必须凭《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办理聘用手续。应届毕业生可暂不提供在读阶段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但需提供已取得的学历学位证书、学生证、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等证明材料。

3.党员材料。提供《入党志愿书》表格复印件(加盖有关单位公章)或所在党组织(党委或党委组织部)最近3个月之内出具的有效党员证明等证明材料。

4.工作经历材料。岗位有工作经历要求的,须提供原工作单位合同或开具的工作经历证明;工作经历计算时间截至2025年7月15日。

5.诚信承诺书。下载后上传手写签字扫描件。

6.其他证明符合招聘资格条件的材料,以及其他获奖证书、职称证书、业绩成果等证书或材料的扫描件。

7.以上材料请整理成1个PDF文件后上传。应聘人员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必须真实,如发现弄虚作假,取消应聘资格。

报名系统技术支持咨询电话:0755-82313046,0755-82472663。

4)注意事项

每人限报一个岗位。

报考人员的所学专业须与岗位要求的专业相符,考生所学专业按所获毕业证书上的专业为准,专业的方向不是专业名称,学位种类不能作为报考专业的依据。在国(境)外院校所学专业以所获学位证书上注明的专业名称为准。岗位专业条件参考《广东省2025年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参考目录》(附件3)。如果岗位要求二级专业科目(学科代码),则相应的三级专业(专业代码)都可报考;如果岗位要求的是三级专业科目(专业代码),则只有该专业符合岗位要求。所学专业未列入专业目录(没有专业代码)的,可选择专业目录中的相近专业报考,所学专业必修课程须与报考岗位要求专业的主要课程基本一致,并提供所学专业课程成绩单、院校出具的课程对比情况说明等材料,用于判定是否符合岗位专业要求,属国(境)外学历的须同时提交相关材料的中文译本。岗位有专业方向要求的以岗位表要求为准。低学历不能报考要求高学历的岗位,高学历可以报考要求低学历的岗位,但必须符合岗位表中相应层次学历的专业和学位要求及其他资格条件。

资格审查

根据公开招聘条件和报名材料,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初审。对资格审核合格的报考人员,通知参加考核。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将按照岗位类别进行,具体如下:

1.附件1岗位:笔试(40%)+线上综合素质考察(20%)+线下专业能力面试(40%)。

1)笔试。笔试分为高等教育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两科。笔试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每科目答题时间均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笔试综合成绩按两科各占50%比例汇算。

2)综合素质考察。笔试成绩排名在拟聘人数6倍内人员入围综合素质考察。综合素质考察采用线上面试形式进行,满分100分。

3)专业能力面试。笔试+综合素质考察成绩排名(按笔试40%+综合素质考察20%进行汇算)在拟聘人数3倍内人员入围面试。面试采用线下结构化问答形式,主要考核应聘人员业务能力素质,满分100分。

按照综合成绩高低排序确定拟录用人员,学校面试成绩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同一岗位总成绩相同的,按照笔试、综合素质考察顺序对比单项成绩,成绩高的确定为拟录用人员。具体考核时间、成绩公布等信息另行通知。

2.附件2岗位:线上综合素质考察(20%)+线下专业能力面试(60%)+笔试(20%)。

1)综合素质考察。综合素质考察采用线上面试形式进行,满分100分。

2)专业能力面试。综合素质考察成绩排名在拟聘人数6倍内人员入围面试。面试主要考核应聘人员业务能力素质,满分100分。

3)笔试。综合素质考察+面试成绩排名(按综合素质考察20%+面试60%进行汇算)在拟聘人数3倍内人员入围笔试。笔试为高等教育基础知识一科。笔试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答题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按照综合成绩高低排序确定拟录用人员,学校面试成绩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同一岗位总成绩相同的,按照综合素质考察、笔试顺序对比单项成绩,成绩高的确定为拟录用人员。具体考核时间、成绩公布等信息另行通知。

体检及考察

学校对拟聘人员名单审议通过后将组织体检和审档考察。

公示

通过体检和考察的人员名单将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网站(https://www.szpu.edu.cn)上公示5个工作日。

录取

拟录用人员经公示,没有投诉、经查投诉不实或投诉属实但不影响录取的,将由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办理入职手续。

四、用人方式和薪酬待遇

(一)用人方式。本次招聘的教师全部为员额制人员,其中专任教师和一线专职研究人员按预聘-长聘制聘用管理,教辅人员和行政人员按聘任制聘用管理。

(二)薪酬待遇。学校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具体薪酬以学校相关规定为准,按照学校同类人员标准执行,学校具有完备的薪酬年度晋升机制。

(三)拟聘人员报到入职后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过渡住房。

(四)拟聘人员符合深圳市有关人才补贴申领条件的,可按照深圳市有关规定申请相关补贴,具体以上级有关政策规定与要求为准。

五、执行回避制度

(一)凡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在岗教职工(含临聘和劳务派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人员,原则上不得聘用。

(二)应聘人员报名时应真实准确填写有关内容,在系统内进行亲属关系申报,务必上传诚信承诺书(附件4)。

六、其他事项

(一)应聘深汕校区的教职工未来工作地点为深汕特别合作区

(二)招聘相关年龄、资格、工作经历等时间的计算,均截至2025年7月15日。岗位要求取得相关证书的,必须在2025年7月15日之前通过考试、认定或评审,且必须在报名时上传岗位要求的证书(只是通过考试、认定或评审但至报名截止时尚未取得证书的,视为不符合要求),且所取得的证书类别必须与岗位要求相一致。

(三)本次招聘资格审查工作贯穿招聘全过程,如有查出任何不符合资格的情形,取消参加后续招聘环节和录用的资格。学校将在考核、考察、报到入职、试用期等期间安排对应聘人员资格进行复核,如发现提供虚假、无效材料或有其他不符合招聘要求情况的,取消招聘资格,已经录用的,取消录用,与其解除合同。

(四)应聘人员报名提供的联系电话应准确无误并及时接听,确保能够及时联系;提供的邮箱应保持畅通;请应聘人员及时查看邮箱邮件信息、招聘系统通知;因提供错误联系信息或无法及时联系造成的不利后果由应聘人员本人承担。

(五)本次招聘的教师原则上应在录取结果公示结束后1个月内到岗,不能按时到岗的须经学校人事部门批准,否则取消录用资格。原则上,2026届应届毕业生应在录取结果公示结束后1个月内与学校签署就业协议。

七、人事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何老师

联系电话:+86-0755-26019490

电子邮箱:renshi@szpu.edu.cn

本公告由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人事处负责解释。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人事处

2025年7月15日

2025年博士(副高)招聘

“集聚英才,共筑高地,深职有你,共创未来”。我们竭诚欢迎海内外人才加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充分施展才华,携手共建创新高地和人才中心,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及人数

博士或副高以上选聘岗位:81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专职研究人员2人,行政教辅人员7人(含深汕校区1人),详见《2025年招聘博士(副高)岗位》(附件1)

二、学校简介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93年创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6月,教育部批准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成为教育部印发实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第一所以优质“双高”学校为基础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学校现有西丽校区、香蜜校区、深汕校区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4000余亩。现有教职工29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学校设有本科教育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本科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字传媒学院、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商务外语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学校紧跟深圳重点产业布局建立15个专业群,2025年学校本科设置专业26个,专科设置专业84个。

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累计培养毕业生近20万名,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平均起薪超过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学校积极推进多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建设特色产业学院15所。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结构优化、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近16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占比50.6%,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占比43.8%。在科研创新方面,学校秉承“立地顶天”的应用科研导向,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三、招聘方式

(一)报名

1.报名条件

符合岗位条件的社会人员或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

1)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

2.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履行我校教职工义务;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6.具备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2)有下列情况者,不予接受报名:

1.受过刑事处罚的,因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

2.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或被开除公职的;

3.受行政开除处分未满五年或其他行政处分正在处分期内的;

4.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5.职业道德、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人员;

6.近两年内,在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的;

7.聘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

8.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普通高等院校(非在职)毕业生、非地方班的军队院校应届毕业生、未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学习内容的结业生、肄业生;

9.未经现工作单位同意报考的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

10.法律、法规规定不宜招聘的其他情形。

2.报名

1)网上报名。应聘者注册并登录以下网址报名:https://sign.2eju.com。

2)报名时间:

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简历投递时间:2025年7月15日至2025年8月31日中午12:00,计划9月中旬进行第一轮招聘;学校根据第一轮招聘结果动态更新岗位需求,未完成的招聘计划可继续投递简历,岗位有效期到10月31日中午12:00,计划11月中旬组织第二轮招聘。

3)在线填写报名表时,须同时上传以下材料附件:

1.本人身份证明材料。请提供居民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2.有关学历学位证明材料。请在系统内填写高等教育各个阶段学习经历,并相应上传本科至研究生各层次学历学位证书(毕业证、学位证等);有关学历如在境内取得,还需同时提供相应学历层次的学信网《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港澳台地区学历的除提供相应证书外,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学历学位认证书》或《台湾地区学历学位认证书》;国外留学归国人员除提供相应证书外,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未毕业的上传就读院校开具的在读及毕业时间的证明。所有留学归国人员通过考试、体检和考察后,必须凭《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办理聘用手续。应届毕业生可暂不提供在读阶段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但需提供已取得的学历学位证书、学生证、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等证明材料。

3.党员材料。提供《入党志愿书》表格复印件(加盖有关单位公章)或所在党组织(党委或党委组织部)最近3个月之内出具的有效党员证明等证明材料。

4.工作经历材料。岗位有工作经历要求的,须提供原工作单位合同或开具的工作经历证明;工作经历计算时间截至2025年7月15日。

5.诚信承诺书。下载后上传手写签字扫描件。

6.其他证明符合招聘资格条件的材料,以及其他获奖证书、职称证书、业绩成果等证书或材料的扫描件。

7.以上材料请整理成1个PDF文件后上传。应聘人员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必须真实,如发现弄虚作假,取消应聘资格。

报名系统技术支持咨询电话:0755-82313046,0755-82472663。

4)注意事项

每人限报一个岗位。

报考人员的所学专业须与岗位要求的专业相符,考生所学专业按所获毕业证书上的专业为准,专业的方向不是专业名称,学位种类不能作为报考专业的依据。在国(境)外院校所学专业以所获学位证书上注明的专业名称为准。岗位专业条件参考《广东省2025年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参考目录》(附件2)。如果岗位要求二级专业科目(学科代码),则相应的三级专业(专业代码)都可报考;如果岗位要求的是三级专业科目(专业代码),则只有该专业符合岗位要求。所学专业未列入专业目录(没有专业代码)的,可选择专业目录中的相近专业报考,所学专业必修课程须与报考岗位要求专业的主要课程基本一致,并提供所学专业课程成绩单、院校出具的课程对比情况说明等材料,用于判定是否符合岗位专业要求,属国(境)外学历的须同时提交相关材料的中文译本。岗位有专业方向要求的以岗位表要求为准。低学历不能报考要求高学历的岗位,高学历可以报考要求低学历的岗位,但必须符合岗位表中相应层次学历的专业和学位要求及其他资格条件。

资格审查

根据公开招聘条件和报名材料,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初审。对资格审核合格的报考人员,通知参加考核。

考核方式

部门面试(30%)+学校面试(70%)。

部门面试由各部门自行组织,综合考察应聘者的思想政治、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素质。具体面试方式、时间、地点等,由各部门另行通知,各部门联系人信息如下:

序号

部门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1

本科教育学院

陈老师

18826546129

yitongch@szpu.edu.cn

2

集成电路学院

张老师

15814072894

zhangzhiquan@szpu.edu.cn

3

未来技术学院

唐老师

19075364636

tjy20211103@szpu.edu.cn

4

创新创意设计学院

喻老师

18676698087

yuyan11@szpu.edu.cn

5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刘老师

13424389433

lzw19840624@szpu.edu.cn

6

人工智能本科学院

黄老师

15889504464

huangdan@szpu.edu.cn

7

人工智能学院

蔡老师

13824326689

caisixiang@szpu.edu.cn

8

机电工程学院

陈老师

13682626140

masterckz@szpu.edu.cn

9

汽车与交通学院

李老师

18588225596

lijun@szpu.edu.cn

10

建筑工程学院

方老师

15112401992

fangchangfa@szpu.edu.cn

11

食品药品学院

曾老师

13590168271

zengyongchun@szpu.edu.cn

12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

程老师

15818650005

chengsh@szpu.edu.cn

13

数字传媒学院

林老师

13713987789

linyongqing@szpu.edu.cn

14

经济学院

赖老师

13528777704

qishulai@szpu.edu.cn

15

商务外语学院

谢老师

15914031177

xieyaqi@szpu.edu.cn

16

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含卫生所)

罗老师

13510479804

luoxiao006@szpu.edu.cn

17

马克思主义学院

谭老师

13682412608

tanshuo@szpu.edu.cn

18

工业训练中心(创新创业学院)

张老师

18319013745

zhangcaihong@szpu.edu.cn

19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

郑老师

18319053632

zhengzhili@szpu.edu.cn

20

质量保障中心

颜老师

15338817903

szyanfei@szpu.edu.cn

21

心理中心健康教育咨询与研究中心

蒋老师

13632773981

jiangli@szpu.edu.cn

22

教务处

李老师

17645776411

lizhennan@szpu.edu.cn

23

科研处

王老师

13725516209

wangrf@szpu.edu.cn

24

发展规划办公室

罗老师

13928492514

luojun@szpu.edu.cn

25

图书馆

孙老师

18219209150

sun6688@szpu.edu.cn

26

深汕校区建设管理办公室

张老师

15012801992

zhanglue@szpu.edu.cn

体检及考察

学校对拟聘人员名单审议通过后将组织体检和审档考察。

公示

通过体检和考察的人员名单将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网站(https://www.szpu.edu.cn)上公示5个工作日。

录取

拟录用人员经公示,没有投诉、经查投诉不实或投诉属实但不影响录取的,将由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办理入职手续。

四、用人方式和薪酬待遇

(一)用人方式。本次招聘的教师全部为员额制人员,其中专任教师和一线专职研究人员按预聘-长聘制聘用管理,教辅人员和行政人员按聘任制聘用管理。

(二)薪酬待遇。学校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具体薪酬以学校相关规定为准,按照学校同类人员标准执行,学校具有完备的薪酬年度晋升机制。

(三)拟聘人员报到入职后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过渡住房。

(四)拟聘人员符合深圳市有关人才补贴申领条件的,可按照深圳市有关规定申请相关补贴,具体以上级有关政策规定与要求为准。

五、执行回避制度

(一)凡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在岗教职工(含临聘和劳务派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人员,原则上不得聘用。

(二)应聘人员报名时应真实准确填写有关内容,在系统内进行亲属关系申报,务必上传诚信承诺书(附件3)。

六、其他事项

(一)应聘深汕校区的教职工未来工作地点为深汕特别合作区

(二)招聘相关年龄、资格、工作经历等时间的计算,均截至2025年7月15日。岗位要求取得相关证书的,必须在2025年7月15日之前通过考试、认定或评审,且必须在报名时上传岗位要求的证书(只是通过考试、认定或评审但至报名截止时尚未取得证书的,视为不符合要求),且所取得的证书类别必须与岗位要求相一致。

(三)本次招聘资格审查工作贯穿招聘全过程,如有查出任何不符合资格的情形,取消参加后续招聘环节和录用的资格。学校将在考核、考察、报到入职、试用期等期间安排对应聘人员资格进行复核,如发现提供虚假、无效材料或有其他不符合招聘要求情况的,取消招聘资格,已经录用的,取消录用,与其解除合同。

(四)应聘人员报名提供的联系电话应准确无误并及时接听,确保能够及时联系;提供的邮箱应保持畅通;请应聘人员及时查看邮箱邮件信息、招聘系统通知;因提供错误联系信息或无法及时联系造成的不利后果由应聘人员本人承担。

(五)本次招聘的教师原则上应在录取结果公示结束后1个月内到岗,不能按时到岗的须经学校人事部门批准,否则取消录用资格。原则上,2026届应届毕业生应在录取结果公示结束后1个月内与学校签署就业协议。

七、人事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何老师

联系电话:+86-0755-26019490

电子邮箱:renshi@szpu.edu.cn

本公告由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人事处负责解释。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人事处

2025年7月15日

联系方式

校园风光

服务热线 在线资讯 关注微信 官方微博
15901039037

Fatal error: Call to undefined method mysql::dbshow() in /www/wwwroot/hwlxsjob/include/mysql.class.php on line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