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高层次教师招聘网,高校人才招聘,硕博招聘!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一位老教师的心声:一个尖子生是怎么被“毁”掉的?
发布时间:2018-10-15 13:43 发布作者:

邻居家有一聪明可爱、发育良好的男孩子,上小学时就显示出非凡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极富数学天赋,学习成绩也非常突出。然而,他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应然的成长轨道持续下去。在读初二时,他的成长路径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由于他不仅成绩非常优秀,身体发育也特别好,上到初二时,身高已接近一米八,他的体育老师及学校领导一下子看到了他在体育方面似乎更有前途,于是便动员他参加校篮球队。但他并不爱好篮球,起初死活也不答应体育老师的要求,体育老师及班主任便多次做该生的思想工作,又找到其家长,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动员,不厌其烦地讲了一番番“参加篮球队并不影响学习,甚至还有促进作用”、“孩子能转到我们学校上学,学校给了你们很大面子,您也得支持一下学校的工作吧。”、“孩子参加了篮球队,不仅不会耽误学习,说不定还能学习、体育双丰收呢!”“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道理。家长迫于学校的压力,最终接受了校方的要求。在学校、家长的联合劝说下,孩子不得不“投笔从戎”,很不情愿地加入到了校篮球队。但由于孩子对篮球不感兴趣,且对体育老师、班主任和家长的做法有些看不惯,敌对心理特别强,训练不主动、不积极,疲于应付,多次受到批评。结果,篮球没练好,数学成绩也直线下降。更为糟糕的是,孩子总认为自己是在浪费时间,成天生活在矛盾、焦虑和苦恼之中,变得少言寡语,闷闷不乐,消极抱怨,失去了往日的童趣、童真,往日的“风采”荡然无存。中考后,他勉强上了一所私立高中。三年后,孩子在高考中落榜,实在令人惋惜和叹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那么出类拔萃的数学尖子,是那么一位成绩优异的佼佼者。家长对此后悔不已,叹息不迭,失望的眼神中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和抱怨。我想,不仅家长心中积聚着难言的隐痛,孩子内心深处更是充满了痛苦、愤恨……

多么令人可惜的孩子!多么让人可怜的家长!多么叫人可叹的教师!多么值得我们反思的教育!是谁“戕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谁“毁掉”了孩子的美好前程?是谁泯灭了孩子的美丽梦想?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和结果的确令人心酸、心痛、心寒。类似或相似于这个孩子的案例不知还有多少?不知还有多少本来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能获得成功的孩子而最终因教育体制、成人的过度干预而最终成为失败者?不知还有多少教师仍在对孩子有意或无意的实施着“善意的”伤害?教师是孩子成长中的生命贵人,我们不能因自己的一己私利或武断决定而毁了孩子的一生,否则,我们就是孩子永远的罪人,会遭到家长、孩子一生的愤恨。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生长的规律、周期和特点,任何外力的强加都会破坏事物的生长规律,给万物造成伤害,教育也是如此。反观当今的中国教育,诟病的应试教育、单一的评价体制、畸形的成才观念,不知扼杀了多少有天赋潜能的孩子?不知坑害了多少孩子的前途命运?孩子为什么会丧失学习兴趣?为什么会厌恶上学?为什么会讨伐教育?虽然原因比较复杂,但共同的一点就是家长和教师左右了他们的发展轨迹、成长路径,对他们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要求他们飞得更高、更快、更远,结果是孩子翅膀折断,痛苦落地。今天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我们既想孩子的语文成绩好,又希望孩子的数学出类拔萃;既渴望孩子文化成绩一级棒,又急盼孩子有特长,最好是无所不优,无所不能,在重重压力下,孩子最终是身心疲惫,心灵扭曲,何谈幸福?

在成人眼里,孩子似乎是永远“长不大”的。于是,替孩子谋出路,代孩子想办法,为孩子划蓝图的“好心人”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为孩子设计“图纸”,规划“未来”,以致使孩子迷失了自我,泯灭了特长,毁掉了一生,这是多么可悲的结果。这些做法,无疑是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扼杀的孩子的兴趣爱好,更糟糕的是,这种“包办代替”还有可能使孩子产生自己无能、愚蠢的想法,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这对孩子更是一种无形的伤害。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我们手中演绎。我们宁可当学生今天的“仇人”,不当有负于他们明天历史的罪人;宁可当学生现实中的“可恶”之人,不当学生以后回忆中的可恨罪人;宁愿让学生恨一时,不能让学生恨一世,这才是我们人民教师的教育良心!教师千万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不能让茁壮成长的小苗枯萎在自己手中,万万不可成为学生的生命成长中罪人!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每个人都有成材的潜力和条件。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事,否则,可能会耽误了孩子的一生。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成才观、育人观,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发现、引导、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挖掘学生的这种潜力,引导学生朝着合适的方向发展。为师者,我们永远只能为孩子引路,而不是为孩子修路,至于孩子该走那条路,该怎样走下去,应由孩子自己决定,自己规划。“包办代替”、“越俎代庖”,孩子就不会有突兀眼前、顶天立地的形象;就不会有“我也行,我能行!”的精神品质;就不会有责任在肩的成熟与刚毅;就不会有“超越自我,战胜他人”的凝重与激昂;就不会逐步走向尽力而为、尽心尽责的神圣殿堂而义无反顾。

中国教育研究得出的如下结论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老时得不到尊重,因小时不尊重孩子;老时孩子不关心你,因小时拒绝孩子帮忙;老时孩子没能力帮你,因小时你帮他太多;老时孩子不听你讲话,因小时你总叫孩子闭嘴;老时孩子跟你吵架,因小时你从未平和沟通;老时孩子依赖你,因小时你主动让孩子依赖。”左右孩子的自由成长、自我发展,不断给孩子施以“善意的戕害”是当今教育最为突出的表现。我们没有理由闯入孩子的“精神世界”里指手画脚,我们该多想想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一位教育家说:“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在还没有了解学生的时候就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我们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想一想他们的内心感受,思一思孩子的需要,虑一虑孩子的实际,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深思一下我们的错爱对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我们不要再做“温柔杀手”,不要再成为“爱心恶魔”!教育必须维护学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标志——人权;尊重学生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标志——人格;对学生施行以正直、正义为核心内容的人文精神——人道;赋予学生以大爱和大善为底色的立人之本——人性,从做人的基本道德和做教师的职业道德两个层面出发去对待学生的成长,真正体悟职业的高尚感、幸福感,做一名有道德、有良心、讲诚信、有修养的教师。

家长爱子女是一种本能,教师爱学生是一种本职,但爱应是自然的、绿色的、纯洁的,而不是强硬的、苦涩的、自私的。我们要考虑孩子能不能接受我们的“爱”,否则,你爱得越很,孩子就越痛;你爱得越深,对孩子的压迫就越重;你爱得越多,孩子就越烦。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不要揠苗助长,急于求成,而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教育是民生改善的来源,传承文明的载体,让孩子受教育并且受到良好教育,是几乎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而这个愿望主要靠我们的人民教师来完成!教师的工作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希望和幸福,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工作是庄严的,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应付,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和付出。促进学生快乐成长、自由成长作为我们的追求目标,让孩子永远记住我们的恩德和大爱。

新闻来源于:http://www.hwlxsjob.com/

更多招聘信息请关注:海外留学生人才网、留学生人才网、高层次教师招聘网、留学生人才、高校教师招聘、海归人才、博士人才、硕博招聘、高校人才、教授招聘、科研人员招聘、学科带头人、猎聘

服务热线 在线资讯 关注微信 官方微博
18511715662